从核能科研工作者到房地产精英,从跨国兼职到彻底下海,他用睿智审视商机,用沉稳拥抱机遇。房地产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当前,中国房地产从黄金十年步入瓶颈期,如何解除“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低潮中的中国房地产能否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找到借鉴?近日,亨瑞集团总裁邹博士作客人民网,畅谈中国房地产走出去的转型之路。
亨瑞集团总裁邹亨瑞博士正在接受人民网独家专访
聚焦一:房地产要拥抱“互联网+”
日前,亨瑞集团总裁邹亨瑞在接受人民网《财经1+1》专访时表示,互联网处于巅峰性,不代表传统行业要塌下来。“互联网+”的基础是真正的实体,实体和互联网嫁接上了,才能提高它的效率。
邹亨瑞说,互联网发起于国外,中国人在学习并企图赶超。赶超的时候,中国的优势在于人才和人力,但都是单打独斗。主要产品缺乏综合管理、较好的资源匹配以及融资渠道。不论是天使还是风投,国内机构和资金池都不够大。
“以前大多数人都跳独舞、单打独斗。现在房地产企业之间互相联手,和其他不同业态联合,强强联手或者优势互补。“邹亨瑞说,例如众筹方式卖房,大家一起动脑,很多模式尤其“互联网+”模式都能出来。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大家应该积极拥抱这种模式。前两天徐小平有一个真格投资,最近毛大庆也下海了,他们都想做 “互联网+房地产”的孵化或者风投。
聚焦二:国内企业走出去要适时“换脑”
日前,亨瑞集团总裁邹亨瑞在接受人民网《财经1+1》专访时表示,此前大多数国内房地产企业处于“通吃”状态,一个团队负责了投资、开发、城建、营销等所有内容,没有国外的专业性,加上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完全不一样,国内企业到海外发展一定要改变思维方式和投资理念。
邹亨瑞介绍说,美国房地产商业化过程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国发展仅十几年,早期发展还主要靠政府规划,两者不能相较。
邹亨瑞说,国内房企到海外发展前期,因为固守思维吃了一些亏。以美国为例,分工很细,专人做专事,拿地完全是市场行为和国内不同。他说:“还有社会责任的问题,在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社区做地产开发,约有10%至15%的房子须是保健房。如果楼很大,可能有几层作为保障房,或者单交钱给政府,政府用于别的地方安置。”
邹亨瑞补充道,国内企业到海外发展,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投资理念。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应该根据自己的企业发展长期战略、企业的能力,思考是否有走出去的需要,而且走出去之前要提前做好“功课”。
聚焦三:购房“零首付”十分危险
日前,亨瑞集团总裁邹亨瑞在接受人民网《财经1+1》专访时表示,2008年美国房地产引起的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风暴。这告诫我们购房“零首付“十分危险,要加强金融监管,将房贷与个人责任担保挂钩。
邹亨瑞说,美国泡沫时期,房地产占GDP的总额度超过10%,相关产业超过20%,占比过高,现在回归常态。对美国来说已经基本过去,从大数据来看,全球还有余波存在。
邹亨瑞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房地产的借鉴是,一要加强金融监管,例如美国最初的“零首付”十分危险,不能参照。如今,美国房贷和个人责任担保挂钩,购房者须“负责到底” 。另外,美国出现危机以后,对金融机构加强了监管,除了风险披露,还严格控制衍生产品。
“中国房地产在过去十年里,占比过高。”邹亨瑞建议,一,要鼓励支持其他产业,例如高科技、养老、汽车、文化等产业。其二,鼓励房地产的多元化,实现转型升级。降低房地产业态占比,降低风险。第三,房地产也要“赶时髦”,“互联网+房地产”要多功能化、绿色环保,达到零排放。第四,房地产应向旅游文化地产、养老地产和其他的产业地产来扩展。
聚焦四:我为什么要“下海”
日前,亨瑞集团总裁邹亨瑞在接受人民网《财经1+1》专访时表示,海外华人在国外某个领域有一定成就后,才可能更好地为国内企业牵线搭桥,更好地发挥效益和作用。
“1985年我前往加拿大留学,五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去了加拿大最好的最大的核能研究所,研究所有五六百名研究人员和科学家。”邹亨瑞介绍说,期间我兼职为国内企业与当地商业律师、机构牵线搭桥,并发现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开放步伐都在逐渐加快,国人富有程度提高,有些人将目光转移到了海外投资上,有些人则是到海外寻求子女的教育机会,自己便在其中寻找商机。
邹亨瑞介绍说,在199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参会的海外华人学者、华侨等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和投入祖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也就是那个时候,邹亨瑞决定了“下海”,
1996年年底,邹亨瑞从加拿大核能研究所辞职。“一开始只是帮一些企业找小项目,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对美国地产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也逐渐转向房地产相关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