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的是在加拿大买房,但有些原则是世界通用的。“扎根”国内的读者不妨也读读,为购房,也为增长见识。
国内把旧房买卖称为二手房,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房地产概念。因为中国人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房子,旧房市场买卖又受到限制,只有新建的房才能产权证齐全。直到21世纪初这几年,人们议论买房其实指的是新房,不是新房就叫二手房。二手房买卖就跟旧电器似的,一下子就掉了一个档次,价格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国外没有二手房的概念。比如西方国家,房子大部分都是二手的。新建的房子少,旧房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对这些国家来说,这才是一级市场,而新房在房地产中比例很小,往往又在新开发的地方,并不比旧房贵,可能还便宜。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移民来说,比旧房的概念还要复杂,因为不仅是以旧房为主体的,而且在大部分地区买卖的是独立洋房,这种房子需要住户独立的水电供应、供暖,单独地交税,单独地维修。因此购房也就更为复杂,陷阱很多。
漫长的看房期买房子有点像找对象。不能忽视最初的感觉,看着满意就要速下决心,不然机会就失去了,就像找对象不给对方一个明确肯定的答复的话,就可能失去意中人一样。找对象时,人们好讲缘分,买房子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同样的房子对不同的购买者价值是不同的。就像同样一个女孩子,有人看着漂亮,有人看着不漂亮。这中间夹杂很大成分的主观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看,买房子与找对象不同,找对象比较随意,买房子就要有充分的心理与物质准备,还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加拿大的一些中国移民,怀揣现金,刚安顿下来,就急着要房地产经纪人带他们看房子。有的甚至在短期居住期间就把房子买了。从投资的角度,尤其是一生中最大投资的角度,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
实际上买房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需要时间。除非你非常喜欢那座房子,又不在乎钱,否则不要匆忙投资。我的建议是看房子不要定位在某一区域和某一种类型的住房上。因为对来自中国的人来说,加拿大房地产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事先就定好,会形成框框,那只能限制自己对这个房地产市场的了解。因为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可能在来加拿大之前,根本就没看过独立的二手洋房。他们对购房的知识来自于以前国内少量的经验和其他道听途说的解释,而现实环境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居住一段时间后,对一个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去看房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而在看房前,在网上搜索一下资料往往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在看房时提出问题才会得到经纪人的重视。能提问题首先得具备知识,这就是我说买房子是一个学习过程的原因。
在决定看房之前,还要和经纪人做一个全面的沟通,告诉他你能承受的价格和希望的条件。加拿大房地产经纪人都比较热情,他在简单地了解你的背景后,可能会在他的专业网上做一个全面的搜索,让你对当地的房地产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在你的要求下,他可能马不停蹄地给你安排多个目标洋房。他甚至可能开车去接你,再把你送回原处。在加拿大看房子没车是不行的,洋房之间都距离很远,指望着步行或公共交通是不行的。打出租车也不行,加拿大市内的出租车可比北京市内的出租车少得多。在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也是这样,住得离市区稍远一点可能站半天都不见一辆出租车过去。而且经纪人一般不会给你付出租车费,他倒是可以用自己的车拉着你到处跑。
加拿大大城市中有许多华人房地产经纪人,可以讲普通话,交流起来就方便。做房地产经纪的加拿大白人也很热情、彬彬有礼,他们知道买卖房子的都不是穷人,自身的素质不能低。我见到的加拿大当地房地产经纪人都衣着整齐、举止潇洒,很有礼貌地接送顾客,让你一次次地看房,看多了没买房子自己倒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要真想买房子的话,一定不要不好意思,看不准就应该继续看,经纪人如果厌烦了,那只有再换一位。从房地产经纪人的角度看,他是不希望顾客换来换去找好几位经纪人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他们工作的不尊重。因为房源就那么多,你可能通过不同的经纪人看到了同样的房子。
但是对购买者来说,有时找两个以上的经纪人看房子是必要的。特别是在跨区买房子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因为房地产经纪人是一个很地域化的职业,他们都画地为牢,各自负责一块区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对当地的情况有相当成熟的了解。跨区看房就不是他们的优势了,一个经纪人的知识与时间是有限的,别处的房产有别的房地产公司,但你要让他带你去看别的区域的房子的话,他一般都会答应,但这可能出于满足顾客要求的心理。如果你真要去看的话,他可以给你介绍那个地区的同行。他们之间可能要分佣金,这样还不如你自己去找当地的房地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