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入美国文化
如何融入美国文化,对于中国小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李月月迈出这一步的方式靠的是走读,跟美国家庭的小孩同吃同住,跟白人玩,也跟黑人混,暑假的时候还把美国男孩带到中国。李月月是初三那年去美国的,今年念高二。因为个子不高,以前很不自信,去了美国之后,不仅参加了足球校队,还帮助校队在州的比赛中夺冠。
今年暑假回来,李月月参加了初中同学聚会,家人问他跟同学聊得怎么样,他就说了一句话:我跟他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同学老是在比较成绩,而我关心以后想做什么,学生会会长如何竞选,舞会如何安排。”
观察儿子朱赫这两年在美国接受的教育,朱大民感触颇深:“美国学校里教的和社会中考察的是一致的,而中国的中学教育是说一套,做一套!”朱大民发现,道德品质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其实贯穿着美国的教育体系,但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美国的思想教育让孩子非常愿意接受。
“在中国,教室里教你要遵守交通法规、尊老爱幼、真诚诚信,但你出门不会这样做。到社会上只要不犯罪就行,尔虞我诈又怎么样?”朱大民认为,中国教的和做的有极大反差,而在美国,学校里教孩子要诚信,社会生活中也有个人的诚信记录与之匹配,一旦违反规则、不诚信,整个社会系统都会有反映,违规者要在付出实在的代价。
朱大民相信,没有人天生就有社会责任感,天生懂得要为社会大多数人利益服务,而美国的教育体系用紧密联系的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教会孩子这一点。“在中国教育体系里面,我们的孩子暑期里玩命地上补习班、玩命做题,教出来以后就做题特别棒,收拾家务、孝敬父母都不会,你还让他去爱国、有社会责任感?”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孩子送入海外读高中。当然要想念比较好的学校,不是有钱就能摆平的,有些高中,入学甚至比考哈佛还难,中国的孩子们在另一个体制里仍不免激烈竞争。美国排名前二三十的寄宿高中每家每年从中国招生不超过六个,加在一起不过一百多人,但是一年提出申请的有1万多人。
而另一方面,这些异国学校也开始为争夺优秀的中国生源打仗。在美国,公立学校不允许招收国际学生的传统正在被打破。多名国会议员已经提交要求废除这一传统的法案。“这有助于提高公立学校萎靡不振的招生氛围。”法案的发起人之一,纽约国会议员比尔•欧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