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学生获得赴美高中F1学生签证的数字,是八年前的50倍,两年前的5倍。留学低龄化的井喷趋势,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已经不再只限于富人、官员和知识精英,更有普通的工薪阶层,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送孩子出国读高中?
制度和现状逼人走
这波少年留学潮中,主角不再只是那种因在国内成绩不好而选择出国,而更多的是成绩优异的优等生。正在美国加州一所私立高中念高三的宋雨晨,初中是在上海浦东排名第二的中学念的,他们班上45个同学,有一半出国读高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孩子选择赴美读高中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复杂。真正让陈栋下定决心送儿子出国,却是一次偶然事件。初三上学期学化学,儿子第一次考试考得很烂,搞得陈栋莫名其妙,儿子陈小天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上课听不懂。直到陈小天母亲到学校开会,谜底才揭开。
老师解释:班上小孩都上过补习班,就你小孩没上,基础的内容补习班上都讲过了。
回想起来,陈栋觉得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
“不管以后干什么,什么都要学,这不是浪费人生吗?”陈栋说,这是他最为绝望的地方。
很多学生家长鼓励小孩出国的原因跟陈栋类似:觉得国内高中缺乏创造力,都是在重复训练。
陈小天的父亲陈栋发现,很多不如自己的工薪朋友,一样不含糊,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父母属于70后,普遍独子,挣钱不给孩子用给谁用?另一个,连吃带住含学费,40万人民币,不见得比在国内选择好学校高多少。送走之后,父母可以全身心放在工作上,两相一比,也不算高消费。
出国奔赴不一样的人生
还有的或许不是因为考试,只是不想让女儿过一种庸常的人生。王夏的女儿王思涵正在新西兰一所中学念高二,出国前,她是北京海淀一所知名中学的学生。担任国企高管的妈妈小日子过得悠哉,常有一种一眼就看到生命尽头的感觉。如果女儿还在国内,她现在就可以预见未来:考上一所名牌高中,进名牌大学,结婚生子,宋青和爱人帮着带外孙……王夏说,她不想女儿跟她走一样的人生。
北京的王宋雨晨一开始从未想过出国。初三模拟考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按照惯例,肯定会被推优到上海的四大名校读高中。但在最后时刻,她被刷了下来。老师的解释是:你初二动了手术,没上体育课,没体育成绩就没法推优。但父亲宋彬打听下来的原因可能是,在推优前没有跟老师“走动走动”。
以前父亲宋彬总还觉得可以跟体制抗衡,但是慢慢发现,体制可以对抗,但无法对抗的是生活本身。“雾霾、三聚氰胺、治安环境,大人还可以勉强忍受,小孩子怎么可以?”宋彬曾一度有过移民的想法,目前就先早点送小孩出去吧。
我跟他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宋雨晨第一年回来,宋彬差点没认出来是谁,因为女儿晒成了个黑人。父亲问,是学习不好被罚晒太阳了吗?女儿答,打网球打的。
让父亲吃惊的是,从小不爱运动的宋雨晨现在几乎成了一个运动达人:棒球、游泳、击剑、赛马样样都通。虽然只是学校棒球队的替补,但每次比赛,教练还是会让她上场打一会。即便发挥糟糕,教练也总是鼓励:雨晨,你打得很棒,加油。
有大把时间运动,全拜美国高中制度所赐:课余运动也算学分,课业毫无压力。一个学期有十几门课让你选择,只要任选五门即可,不喜欢物理,可以选化学,不喜欢化学,可以选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