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翻译如下——
亲爱的xxx同学:
你这次小学毕业考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了。我们对你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你最大的努力。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映出你是有多么独特。出这些考试题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像你在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会像你们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已经能熟练演奏音乐,能唱歌,会跳舞。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给你的小伙伴们带来笑声,你成为了一个值得小伙伴们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也许能写诗或者写歌,甚至你踢球也踢得很好。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也许在家里能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周到。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说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经历。
……
这封信很容易理解,它就是告诉小学生们,考试虽然是学生生涯极其重要的部分,但是考试之外,一个人的成长还包含很多方面,他们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同样重要,或者说,更加重要!
而对于中国的教育家庭而言,这样的教育思维太难能可贵了。“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下,“成绩”几乎成为孩子证明自己的唯一标识。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不是成绩倒数第一就一定要在家长会上抬不起头,哪怕这个孩子只有一个闪光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可惜的是,从教育机构、学校,到社会、单位,单纯成绩不好就得不到肯定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也正是家长们为这封信感动的原因,它给予了缺乏肯定的孩子们以鼓励!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日裔美籍)曾坦言: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中村修二
放大了看,这种教育的差异广泛体现在中美之间。
不同于我国教育的程式化、标准化,英美教育体系对特长的注重尤为惊人。
一个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可以因为尝遍世界泡面而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器重;
一个姑娘因为申请书里对自己内衣的变化研究颇深同样被哈佛录取;
一个直言自己做披萨有一手的开朗妹子被被耶鲁大学录取;
一个混血女孩因吐槽学英语难而被八所藤校争抢;
……
这种教育差异,也解释了为什么基础教育上中国的小孩无敌,但在诺贝尔领域,中国获奖者寥寥无几。
从历年(不包括2020年)诺贝尔得奖情况统计来看,能够培养出真正世界前沿人才的学校,绝大多数在美国,少数来自欧洲的英国、德国等。
这样的学校,其珍贵之处不止于高级的教室、发达的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价值观、研究能力和视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考是把孩子从“流水线”上送到社会,培养基本的生存技能,而英美式的教育更注重“人”本身,它不止保障你能活下去,还让你获得有意义、有梦想。
英美诸多名校能够在全球各大排名上霸榜,不是不无道理的。
好在,随着中国教育家庭整体认知的提高以及经济条件的跃升,去海外寻求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教育家庭的诉求。
亨瑞集团,作为您身边的教育规划师,能够根据孩子特性,量身定制全套教育规划方案,能让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教育收益最大化!
教育规划免费咨询:400-69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