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无知的谎言:中国人移民国外后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不知不觉中移民成了家常便饭,也成了大家街头巷尾经常讨论的话题。但由于移民行业的信息门槛相对较高,很多朋友在谈论移民时,容易按照“刻板成见”来认识,并且人云亦云,其中传的最“丧”的一条是:中国人移民国外后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中国人移民之后,无法融入外国的主流社会,不管在国外居住了多少年,生活了多少代,始终会被歧视、排挤,华人只能在社会边缘生活。”
为了把这个谎言刻画地深入人心,一则一则断章取义的假新闻、一条一条凭空捏造的“悲惨故事”层出不穷。
但事实真的如此嘛?
我们暂且不探讨融入问题,首先来看看“主流社会”。
什么是主流社会?是怎样的“主流社会”让中国人无法融入呢?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陷入一种错觉:有钱有势,开豪车、住别墅、动不动就穿着晚礼服开高端酒会,家里不是上市公司CEO,就是州议会议员,学历不是斯坦福就是MIT,跟总统合影如家常便饭……这就是主流社会。
但事实上,这种理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流社会”,而是感官上、客观上的“上流社会”。
二者存在极大差别。“上流社会”是整个社会中极少的一部分人,他们可能得益于几代人的积累,才拥有如今的地位和财富,他们可能是金融或互联网的新贵,短短几年就能上榜福布斯,但他们并不能代表“主流社会”。
在发达国家,社会形状呈橄榄型。与大部分由底层构成的金字塔型社会不同,橄榄型社会的两头代表社会的上层和底层,数量极少,反而中间那一大部分才是普通民众,才是这个国家的“主流社会”。
所以这个谎言从基本概念上就是谬误的,可谓无知之至。
接下来,我们谈融入问题。
无论何时,收入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是融入的必备条件。以发达国家中华人最多的美国来说,皮尤研究数据表明,华人移民的收入高出整个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从收入来说已经完全融入主流社会。
有了物质基础,我们还要谈教养、看受教育程度。无论困境多难,华人永远把教育摆在第一位,在这一点上,华人从不认输,研究数据也再次证实了华人的教育成就,在25岁以上受教育程度来看,美国人获得本科学历的平均水平为28%,华人为51%。
然而,你可能觉得这些还不够说明问题,融入是文化上的。那么小亨告诉你,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洲的发达国家所有文化的根基都是移民文化,他们对于新移民的包容要比非移民国家强得多。
不管什么种族的移民,只要愿意融入新的环境,当地人会很乐意接受。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史充满了种族斗争和平权运动,今天包容平等的移民文化是付出过惨痛代价的。
而今,移二代往后,本土融入已十分自然,他们的自我认识也同样是广含华夏精髓与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移民后,请忘掉你的“中国思维”
小亨想说,融入是一个过程,每一个新移民都有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确实是在磨合,但这段磨合不是一个常态,最终,勇于奋斗的华人能够在任何一片土地生根成长。
那么“初来乍到”的磨合期,华人如何能顺畅的渡过呢?接触过颇多移民后的小亨可以告诉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要从思维上习惯转变,首先忘掉“中国思维”,你就会发现,传说中的水土不服、难以适应会很自然的改善。
什么是“中国思维”呢?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移民后工作问题肯定要先解决,而在“什么是体面的工作”这一点上,中国思维与西方现实就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思维”通常认为,体面的工作不外乎赚钱多、单位好。事业单位的公务员,算是丈母娘最喜欢的。而各种蓝领工人、服务员、小店主往往被觉得没有面子,同学聚会时都低人一等。
但在发达国家,一个蓝领工人赚得钱可能比大学教授还要多,就算赚得不多,当一个服务员、小店主也不会被人觉得是没有面子的事情。蓝领工作不是屈才,也不是主流社会以外。
反倒是公务员在国外很少年轻人愿意去做,不但薪水不高,而且还要用隐私来交换,比如公开自己的财产之类的。
别人把工作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只要合法赚钱,愿意从事任何喜欢的工作。而我们把工作当成是阶层划分的标志。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所以新移民到新的国家之后,就请忘掉你的“中国思维”,不然你永远也没有办法融入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