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上国际学校?
1.孩子因为户口原因在中学阶段不得不返回户籍地,父母又不想和孩子分开,无奈之下,索性读国际学校,未来直接送出国。
2.想给孩子选择更好的教育,不希望孩子在应试教育环境中丢失自我,将来直接出国,去西方读名校,与世界接轨,拥有更精彩的未来。
第一种理由尚情有可原,但第二种理由却有失偏颇。在很多家长看来,西方教育的先进之处是无忧无虑,没有负担,最后孩子们保持了先天的创造力,还都能上名校,出人头地,功成名就。
但西方教育真的是只顾着释放天性,全然的自由自在吗?真的在玩玩闹闹中就成全一个个比尔盖茨、贝索斯吗?
自由还是严苛?自始至终是一道选择题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生态大体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大众教育体系,一个是以私立学校为核心的精英教育。前者是保基础,保公平,后者是满足更高或者更个性化的需求,两者完全不同。
宽松的公办学校
前者,一般而言,学生家庭背景往往低层化,学校管理也相对宽松,对学生的学业目标没有严苛的要求。在这类学校就读,孩子们的确都很轻松,没有负担,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以为的“玩着玩着就能毕业”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这和精英、和名校是无关的。单纯追求“无忧无虑”,国内很多薄弱的高职院校、技校也能实现。
X先生当年带孩子去北美读书,一开始不富裕,为求房租便宜,住在移民聚集区,孩子就近上了公立小学。刚开始,孩子成绩有A有B,也有C,学期结束,原以为孩子适应后成绩会大幅提升,不料反而出现了大量的C,甚至D。他赶紧约见了班主任,班主任很无辜:他很少交作业啊!X先生跳脚:孩子不交作业你怎么不管,你怎么不告诉我们?班主任的一句话让他瞬间认识到了这种区别:您可能忘记了,我们这里是公立学校,不管太多。
私立学校的精英教育
与公立学校相反,以少数优秀私立学校为代表的精英教育,孩子们非富即贵,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严格,往往都有特殊或者极其严格的“36项军规”,学业上则要求非常高,成绩不好是不大可能被录取的。
该精英体系中,还有少数优秀的公办学校,即“学区房”所在学校,这类学校家庭结构与上述私立学校家庭类似,区别在于管理上一如既往的不严苛要求,但学生要靠自己,“不待扬鞭自奋蹄”。
《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讲述了虎妈女儿所在的惠特尼中学,一位优秀高三女生的精英教育之路。第一章记录其日常一天,题目是《魔法数字4:睡4个小时,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满分)》。
为了考入HYP(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未来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拿到满分成绩都还远远不够,她还组建了两个学生社团,做很多社会工作、学生工作。而时间不够,她就靠咖啡提神硬撑。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也多次报道过优秀学生靠“聪明药”(比咖啡更激烈的兴奋类药物)应对疲乏,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所以,轻松与严苛的差别不在于东方和西方,而是精英与平庸的不同前奏。碌碌无为与功成名就,一开始的选项就不是国内还是国外,而是惶惶度日与日精于勤。是否留学的区别,在于哪里的精英培养能力更强。
从全世界角度来看,精英教育的本质如出一辙
因为文化差异、制度差异,英美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教育侧重点上的确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从全世界角度来看,精英教育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成绩好,是基本。
2016届哈佛新生调查显示,在哈佛录取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成绩接近满分(见下图)。
2018届的新生调查则表明,此届新生平均GPA为3.94(未加权),73%的学生在班级排名前2%。
英国名校伊顿公学的2018年A-level考试成绩被披露,A+学生占比高达38%,全A学生高达76%。而这已经达到了牛剑的成绩要求。
规范严苛是必要。
除了成绩,英美优秀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规范要求非常严苛,不仅要有教养,更要有自我管理能力,精英与非精英的区别实际就在于此。
2018届哈佛新生调查表明,高达56.4%的人很少或不使用Twitter,80.5%的人很少或不使用Facebook。从这个侧面就能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在有意识地与网络隔绝,与网瘾保持距离。
“出国之前大家都会说国内应试教育如何艰难,美国课业如何轻松简单,结果出国之后发现所谓的简单都是鬼扯。”
一位同学曾写下在一所著名私立学校就读的感受:
“这所学校有非常严格的校规,并制定了白卡红卡制度。”
“如果违反一般校规会被给白卡,例如旷课,一节课一张,校服不合要求一张,及至顶撞老师等也可以有白卡。两个月累计三张白卡就会禁足一次。如果学生逃避禁足,则等同于一张红卡。除了这些细枝末节的规则之外,还有14条重点校规,违反则拿红卡。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学校可能不怎么管或顶多请家长的条例。比如任何形式的作弊会直接红卡。红卡会伴随留校察看(不用离校),校外滞留(离开校园)及至开除。红卡入档无法撤销。一般一张两张红卡之后就离开除不远了。”
在伊顿公学,不仅对行为规范有严苛的要求,在学校重大活动中,获得不同荣誉的学生都有其专门的荣誉服装,以示和普通学生的区别。
近年,来自中国大陆的孩子被海外学校退学或开除,很多并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行为规范问题被除名或劝退。
当年,“小霸王”李某曾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的一所私立学校,但不久,他因为无法适应学校的严格要求与管理,被迫退学。
曾就读国内某著名中学的一位中国学生,高中时交换转入美国一所著名私立中学,在最后毕业的关键时刻,学校对其做出退学处罚,理由竟然是不按时起床吃早饭(孩子觉得自己晚起,不吃早饭,按时上课就是),并屡次顶撞老师。她忘记了,这是规矩。
西方教育先进的地方,在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评价方式,比如从小学就开始写paper,包括课堂讨论。这对孩子思辨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而且他们对学生不惟分数的评价,给了更大空间。
但对于精英教育而言,全世界的本质一致。
想天天玩乐就能有成就、有创造力,就能成为人中龙凤,在哪里都是黄粱一梦。
想要孩子出人头地,那就需要做好十二分的准备,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这份辛苦都免不了,只是辛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