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级政府都在鼓励移民融入社会,但因为语言和文化等的差异,融入社会并非易事。不过,那些主动融入社会的华人移民,他们认为在过程中能享受生活,帮助他人并获得自我成就。
对于想融入加拿大社会的移民来说,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至关重要。长期从事移民融入加拿大社会政策及实践工作的顾问阿旺蕾(Tharwat Awamleh)把这称为软技能。她说,文化与语言技巧,两者密不可分。“我认为是同样重要,我无法描述它们有多么重要。不管你有多好的主意,如果语言交流的能力不够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很多移民专业人士都是这种情况。”
为学英语去当义工
刘桐2003年在中国高中毕业来加拿大留学时,还没有要融入加拿大社会的概念。在多伦多Seneca学院读会计期间,有很多华人同学,经常讲的是中文。移民加拿大后,刘桐去多伦多大学读商业及金融本科,还是华人特别多。她说,常常一组同学都是华人,大家都用中文说话。“我没有觉得需要融入社会,但觉得这样没法提高英文水平,毕业后要找好的工作不容易。”
为了提高英文水平,刘桐开始去做义工。那时正好邹至蕙议员的办公室招义工,在唐人街,很靠近学校,她就去了。她说,这义务工作越做越多,需要用中文去联系华人,但在办公室的交流是用英文,“当时觉得英文要求挺高的”。
现在的刘桐,不但英文能力强,连粤语也学会了。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经验,并且得到议员的信赖,当上了多伦多Scarborough--Rouge River国会议员贺佩珈(Rathika Sitsabaiesan)的选区助理。
从做义工开始,刘桐逐渐融入了加拿大社会,她的工作要和各族裔的居民打交道,还要与议员及政府有关的部门打交道。她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做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刘桐喜欢这份工作,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享受融入社会后,带来的这种生活环境和成就感。
培养沟通能力
刘桐为了学好英文去做义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软技能。她说:“在大学后2年,我常去做义工。有同学问我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我觉得,第一是自己喜欢,第二就是培养了软技能。”
“不知不觉中,不管是与议员,还是他们的助理打交道,他们都是最会与人沟通的。”她说,软技能就是在这过程中练出来的。比如去帮候选人敲门,不知道开门后见到的是什么样的人;她现在可以在很多人面前发言,这也是以前想像不到的。
密西沙加市中区狮子会会长温一山,可以说是华裔移民融入加拿大的楷模了。他不但是华人保守党协会和加拿大亚裔文化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还在皮尔区多元文化协会理事会任职20年,任过多届主席;现在还是安省保守党一个选区的总裁。
“可以说,我的印度裔朋友,比华裔朋友还多。” 温一山说,除了华裔外,他的朋友还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社区,他常参加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
温一山成长于一个台湾传统的知识份子家庭。他说,是这些优良的传统中华文化,使他在与不同族裔的人交往中如鱼得水。“这些移民认为,我的行为比白人还要白人,比白人还更有礼貌。”
与人交往中,温一山的首要原则是谦卑。他说,找到别人的优点并说出来,是人际关系的关键。“人的感觉通常是:你尊重我的话,我就觉得你是好人。”
同时要重视团队合作。他说:“我是一个明显的团队合作者,尤其在公司里,我是团队合作的行家。”
中文背景是优势
对于成功融入加拿大社会的移民来说,族裔语言是他们的优势。刘桐说,她以前听别人说,要融入加拿大社会,需要把原来的文化忘掉。“但我现在觉得不是这样,那是我的优势。”
中文越好,对刘桐的工作越有帮助。她说:“其实我现在还在加强中文学习,因为发现需要写中文材料时,感觉有点功底不够。”
“我现在有意地去读中文书,比刚来加拿大时读的中文书多多了。”刘桐说。
温一山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险理赔,懂中文是他的优势。他说:“当时我是公司裡唯一的非白人,他们请我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华人客户。”
温一山在联邦及安省保守党内都有相当高的声望,除了他有能力与各族裔认识交朋友外,中文能力强,能成功联繫华人社区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做义工是最好融入的方式
杨先生在安省一家软件公司工作10多年了,没有真正交上其他族裔的朋友。他说,语言不够好,对融入西方社会确实有影响,文化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增加了困难。“很难跟西方人融洽在一起。”
“要融入加拿大社会,没有想像的那么轻松。” 杨先生说,其实在公司里有几个以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小圈子,“因为他们呆在一起舒服嘛”。
对于刘桐来说,与各族裔的人沟通,为他们提供服务是她的日常工作;在义务为候选人助选时,还需要说服不同文化背景的选民去投票。